学钢琴的条件及准备
时间:2013-03-22 15:0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钢琴是乐器中最好的演员,它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就能在你的十个手指下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但是,钢琴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孩子们要掌握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在一招一式,而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常听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吗?我的孩子能学钢琴
钢琴是乐器中最好的”演员”,它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就能在你的十个手指下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但是,钢琴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孩子们要掌握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在一招一式,而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常听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吗?我的孩子能学钢琴吗?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学钢琴合适?也曾听到辅导过孩子练琴的家长不无遗憾地说:”我的孩子不是学钢琴的料.”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才能以及学习钢琴的目的,特点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钢琴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儿童的音乐才能究竟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影响的?其才能差异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音乐教育专家研究,争论,探讨的问题.从许多专家研究,实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共识:’’音乐才能是先天潜能和早期环境影响的产物.”音乐才能的差别,就象人群中智力水平的差异一样,大多数人是有平均音乐才能水平,少数人是有超过或低于平均音乐才能和水平,仅极少数人是有很高或极低的音乐才能.基于这种理论依据,家长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音乐天赋.每一个孩子只要智力正常,手指发育健全,都能学钢琴.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钢琴家.事实上急不可能也无必要使每一个学钢琴的孩子都成为职业钢琴家.因此,家长让孩子学钢琴,首先自己思想上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孩子学习钢琴是为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孩子将来是否成为专业人才则要看每一个人的具体音乐素质以及后天的环境和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一定会有显露才华的机会,会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这些都是音乐教育家的事情.作为家长,与其过早的给孩子断定专业方向,还不如当一名忠实的花工,天天灌溉幼苗,让它茁壮成长,让其自然开花结果.这样你在孩子初学钢琴时就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强迫,你和孩子在一起练琴时将得到孩子的欢迎,孩子也会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去学,去练.只有这样,你美好的愿望才会在现实中慢慢得到实现场.
孩子应该几岁开始学钢琴,这个问题不能笼统而言,需要因而制宜.一般来说.学龄前孩子手指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手的关节和键膜都还柔软,这种生理上的可塑性,给学习钢琴弹奏技术提供了适应性.如果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训练,孩子手的幅度,手指间的伸张力,手指关节的弹性,灵活性都将逐步造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4---6岁是人生听觉最敏锐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听觉器官比其它器官更活跃,而弹钢琴能使孩子接触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节奏的变化,会对儿童的听觉起到特殊的训练作用,从而对于思维反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况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乐有着本能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好胜心强,模仿力,记忆力好,加上没有作业负担,没有学习压力,时间比较宽裕等等,这些都是学习钢琴的有利条件.从以上这些因素分析,4---6岁是孩子开始学钢琴的最佳时期.
孩子学钢琴之前,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作一些心理准备.首先必须通过听音乐(从胎教开始),让孩子在内心里有一写音乐感受,也就是说,在他初次接触琴键时音乐已活生生地存在他的脑中,这一点说出来似乎很玄,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是完全具备这种掌握音乐的能力的.如孩子高兴时边玩边唱,也许他唱的不是一首完整的歌,而是顺口编唱出来的相互没有关联的旋律,但实际上这就是他心中的音乐,是为了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而唱出来的歌.孩子们学钢琴之前,家长还要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欲望,可以带孩子去听别人弹琴,特别是同龄人弹琴,用别人的弹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还可以指导孩子欣赏音乐会,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神奇和美妙,使孩子产生想学音乐,想弹琴的学习欲望.
孩子年龄小,生活,学习自理能力不强,无法独立学习钢琴,因此,孩子学琴之前,家长也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对钢琴这门乐器的了解,对孩子学习钢琴的艰苦性,长期性的认识,如何陪孩子听课,如何辅导孩子练琴等.总之,家长要作好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准备.这样有准备的让孩子开始学琴,就为孩子今后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当孩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长也就成了音乐内行,象每次钢琴考级,比赛时,总有一些琴童的家长聚在一起,对有关钢琴的弹奏常识,中外著名音乐家,中外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等等,谈起来津津乐道.这不就是欣赏音乐的能力吗?这不正是高雅的美的审美情趣吗?事实上,家长在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本身的素质,修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家长要做的事情
孩子学钢琴,除了要有一位称职的老师认真的施教外,家长的督促和辅导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我们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手指条件很好,反应灵敏,性别活泼,脾气倔强,很有个性.初学钢琴时,教师,孩子,家长三方面都感觉很好,也许正是因为入门顺利,家长提高了期望值,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一周布置一条拜厄练习,家长却让孩子练五条甚至十条;老师要求孩子每天练习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家长却要孩子至少练习两小时甚至更加的时间.孩子不从,家长不是骂就是打,有时上钢琴课时,家长当这老师的面对孩子大发雷霆.结果,这个小女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用她父亲的话说:”她是老山前线的战士,非常勇敢,已经软硬不吃了.”最后不得已,只好放弃了钢琴学习.象这样的家长,望子成龙,拔苗助长,不仅自己伤心费力,良苦用心付诸东流,更严重的是扼杀了孩子的音乐才能,泯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损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试想,再让这个小女孩重新学音乐,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不少与教师配合默契的家长,每堂课都细心领会老师的要求,认真钻研有关钢琴学习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音乐修养,力求科学地,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督促和辅导,这样不但孩子学有成效,家长也在艰辛中尝到了乐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好钢琴,首先,应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常识,掌握孩子的身心特点,采取孩子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方法在孩子的练习中因势利导.另外还要和幼儿一起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钢琴的弹奏方法,学习风格繁异的音乐作品,配合老师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学习.具体来讲,帮助孩子学钢琴,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事情.
1.帮孩子安排一个适合的练习场地
钢琴最好不要摆在客厅里,因为客厅里来往人多,又经常开着电视,收录机等.我们不应苛求孩子在喧闹的环境中练琴,而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练习环境,还可在室内挂上有关音乐的图画,摆设各种乐器玩具,准备好高低合适的琴凳和光线充足的练琴灯具,使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不论在外玩得多么疯狂,一到这儿就静下心来练习弹琴.
2.陪孩子听好每一堂钢琴课
教师教孩子弹琴,必定是系统的,有计划的.是分阶段的,有目的地
循环渐进的.父母中最好固定一个人陪孩子学习钢琴.这样,对老师课堂上布置的内容,要求,目的就能前后贯通,辅导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如第一堂课时,老师会给孩子讲坐的姿势,手放在琴上后,手臂,手腕,手指的姿势,非连音弹奏的方法等知识,一堂课的内容虽不多,但对孩子来说,不一定能完全明白并掌握好,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听好课并记好笔记,因为一堂课关系到孩子一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而家长可以用成人的思维去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要求,然后贯穿到孩子每天的练琴只中.在听课时,家长特别要注意教师讲授的弹奏方法,因为乐理方面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看书去弄明白,而弹奏方法是无法从本本上去学习和掌握的,这是示范性的教学,是要孩子通过看,感觉,实践结合在一块才能掌握好的.家长理解能力强,应多向教师请教,掌握动作要领,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有些孩子今天上课是妈妈陪着来的,下周上课是爸爸陪着来的,接下去又是阿姨陪着来.还有家长上课不记笔记,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似懂非懂,回家后只管规定芥1练多久的时间,对孩子的练琴把握不住对与错,这样,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却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每周教师只给孩子上一次课,而家长却要辅导孩子练六天琴,因此,家长陪孩子听好课,记好笔记,弄明白要求尤为重要.
3.培养孩子练习的习惯
上课本与练琴是刚琴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奏钢琴,属于技能技巧的知识范畴,上课是老师传授钢琴技巧和钢琴音乐知识的途径.课堂上孩子,家长对老师的指点要心领神会,但要想把这些制点变成自己的技术,光领会还不行,关键要靠练来解决.这如同学骑自行车和游泳,不管你讲的多劳多么有道理,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永远是学不会的.因此,一开始学琴,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天天练琴的习惯,要确定孩子没天练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练习.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所以,初学钢琴时,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身体状况而定,一般从10分钟开始发,逐步增加到15分钟,20分钟,(以后可以随知识的掌握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延长练习时间),一次20分钟,每天练习两次,而且,两次练习时间最好固定,不要随意改动,使孩子形成一种练习的规律,每天一到规定时间,就感觉到要开始练琴,切不可因为今天家长有事就不练琴,明天家长有时间就逼孩子练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似乎想把昨天的损失补回来.实际上,这种练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是没有效果的.练琴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练琴评定表,包括练习时间,练习内容,练习中的表现,每天练完琴后,与孩子一道填完小结.练琴认真,完成任务好,就贴上一朵小红花,练琴不认真,没有完成任务,就贴上一个小丑,这样一周或一月总结一次,使孩子在有奖罚的过程中关心自己练习的结果,产生练琴的兴趣,形成练琴的责任感.
4.辅导孩子练琴.
父母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钢琴,为孩子找到了一位理想的老师,陪孩子上了第一堂钢琴课,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到这时,家长已经是颇费力气的了,殊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真正艰难的,体现在家长水平的却是以后长期的辅导工作(至少要一年至两年时间).
钢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它既可以弹奏旋律,也可以表现复调,和声.在优美的琴声中,你可以领略到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俊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真可谓美在其中.可当你的孩子能表现这写美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技能训练,而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如篮球训练的投篮,排球训练中的扣杀一样,有时是单调而枯燥的.如何使那些单调而枯燥的基本训练变成有趣的活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辅导孩子练琴的学问.许多家长辅导孩子练琴时容易急躁,容易发脾气,孩子一时达不到要求,家长不是想方设法引导启发,而是将脾气一股脑儿地发在孩子身上,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练琴时的积极性,破坏了孩子练琴时的情绪.这样,练琴时常常是友好地开始,战争般地结束,不是家长大打出手,就是孩子大哭一场,这样的练习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关于辅导孩子学琴的具体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1)改变孩子与家长的关系.陪孩子练琴时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第二老师,或者说是和他(她)一起学习钢琴的大朋友,不要摆出家长的架势,要么过于凶,要么过于溺爱,家长应该象老师一样严格要求,也应象朋友一样热情,有兴趣,有韵味地共同投入.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对音乐有着本能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稳定的,而且容易转移.家长不但要在练习钢琴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源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如溪水的叮咚声,鸟的鸣叫,火车的行走等都是规律运动发声的,都富于音乐性.家长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花丛中去,让他们聆听蛙鸟叫声,风雨汽笛声,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又如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启发孩子感受多种节奏,象听妈妈切菜,学爸爸走路,开汽车,开火车,骑木马等,使孩子对节奏产生兴趣.还应讲些音乐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玩些音乐游戏,带孩子观摩文艺演出,听音乐会,听音乐磁带,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培养孩子的乐感,使孩子建立健康,稳定的兴趣.当兴趣保持长久又能深化时,兴趣就会变成生活的需要了.那种拿着鞭子逼迫孩子学琴,孩子含着泪水弹琴的荒唐情景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弹钢琴技巧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都非常强,就是成年人学钢琴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对孩子来说,就更加不容易了.据有关材料统计,5至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15分钟.15分钟之后,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即使不转移,精力上也会很是疲惫,这时需要新鲜的东西来填补或转移.因此,家长辅导孩子练琴时,要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点,一方面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这段时间练习教师布置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家长还应该不断摸索,发现,创造一些针对性强而又因人而异的好方法(如巧设问题,巧用语言等)去培养和延长孩子注意时间.常听家长这样命令孩子:”今天练一小时”,”这个曲子弹十遍”.这种练习要求是不科学的,是生硬的.练琴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目的明确”,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对孩子提出要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今天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曲子中的连音练好”,”看看这一句该怎样弹才象下雨声”等等,这样提出问题,使孩子有目的地练习,他就会全神贯注的去想办法达到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牵涉的范围很广,如教材内容,练琴的环境,孩子的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家长说话的方式,语调,措辞等都在客观地起作用.家长如果能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地注重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孩子的钢琴学习将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产生飞跃.
(4)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钢琴乐曲复杂,技巧难度大,特别是对刚入门的孩子来说,眼睛要看两行不同的乐谱,双手手臂,手腕,手指要做不同的动作,耳朵要听不同的旋律,和声,脑子里还要想象音乐的内容和形象.这种活动要配合得当,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几乎贯穿于钢琴学习的全过程.在钢琴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但缺少顽强的毅力,学习中怕困难,不刻苦,最后,钢琴学习很难有起色.有的孩子音乐条件不是很好,但很有毅力,坚持刻苦钻研,刻苦练习,最终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这说明,艰苦的劳动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
辅导孩子练琴,是育人的工作,它需要知识,能力,耐心,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孩子学习钢琴,家长既不能撒手不管,当旁观者,也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一门很深的学问来探讨,研究.这样,在陪伴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你既履行了琴童家长神圣职责,也磨练提高了自己,在与孩子学中帮,帮中学的过程中你和孩子都得到了精神世界的交流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