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学习的启蒙阶段,相对于各种键盘乐器由于其音准和发音的双重困难,被人形象的称为“杀鸡”或“拉大锯”的阶段。而正是这一阶段为学习者日后可能的专业音乐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是艺术普及和社会化的渠道之一。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为提高孩子的兴趣,教学曲目的选择很重要。在音乐学习中,练习曲和其他乐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有时(甚至是经常)又会发生矛盾。卡尔•弗莱什说得好:“塞夫契克练习曲可以很恰当的比作药品,用量过多能致死,用量适当能治病”,尽管象塞夫契克那样较缺乏音乐性的练习曲并不多,但在启蒙阶段我们决不能冒让枯燥的练习曲扼杀孩子和家长学琴兴趣的风险。基本上我们可以在教授完左右手基本技术后就让他们拉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小曲,这里有两本曲集较有名:《铃木小提琴教学曲选》和《未来小提琴家》。当然,最好这些动听的乐曲能合理的分布着一些需要训练的技巧,在适当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达到乐曲的要求,这时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加强专门的技术训练了。
二.初学者的音准问题。音准问题对于初学者是必经的一道高高的门槛。如果把音高感觉非常不好的人比作音乐上的盲人,那么小提琴那乌黑的指板甚至不象吉他或是琵琶有品格的凹凸不平,能好歹给这些人一条盲道勉强走上几步…… 虽然我不太赞同在音乐普及教育上选材的过度严格,但对初学者的测试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必要的。当然,在一定范围内,听觉可以通过视唱练耳等辅助课程提高。此外,在练习一首乐曲前,先哼唱一遍是很有帮助的,这样不仅能改善音准,对于节奏,乐感和识谱都有益处。
造成音不准除了听觉上的原因外,也有可能是因为错误的持琴。具体地说是左手的位置和手型问题:左手食指第三节末端与琴颈接触,并保持左手放松的拱形和一、四指自然合理的纯四度关系从技术上能给音准带来保证。
对于在指板上贴胶布的办法,有很多人坚决反对(如今年刚到南京上公开课的盛中国),但它又的确能给初学者一定的帮助。我认为这些胶布似乎直观的体现了拉菲尔•布朗斯坦关于视觉音准的观点,但我们最终应该把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印在心中而不是永远贴在指板上。在不至于产生依赖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给初学者一根暂时的拐杖。
三.上课和练琴中家长的作用。其实每个教师心里都明白,我们不能指望用一节课把所有问题完全灌输给那些在下面坐立不安的顽童,正如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每天都能自觉抵挡住那么多好玩的东西静下心来练琴一样。当然,选用合适的方法,形象的语言可能会有较好一些的效果,但无论如何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我们最好能首先教会家长,再由他们回去给孩子“二次上课”并督促孩子练琴。另外,这种监督还决不能停留在通常所见到的“怎么没声音了”这种层次上,而应该是在正确理解老师上课内容前提下有目的的辅导。
四.要从音乐出发,全面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很多教师都会震惊的发现,他的某位学生家里竟然除了有限的几盘教学录音带再也没有别的音响资料了,如果这种现象不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话就太恶劣了。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就非常强调从“听”进入音乐的世界,正如我们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就能轻松的学会中国话一样,学习音乐也一定要有一个“母语化”的环境,要让孩子通过丰富的音响资料和现场音乐会多欣赏音乐,除了自己演奏的曲子外更广泛的接触优秀的音乐甚至其他兄弟艺术。这样不仅可以直接的改善他们的演奏、增强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更能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这也是我们音乐普及教育乃至专业音乐教育的初衷,因为,就算是小提琴大师,我认为他首先应该是艺术家,然后是音乐家,最后才是小提琴技巧大师。
五.为了避免天才在不经意中被埋没,作为老师除了具有尽可能高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敏锐和长远的眼光、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想以今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获得第一名的小提琴家陈曦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这一观点,让我们看一下他的学习经历:
年限
老师
作用
转入下一老师的直接原因
88-90年
4到6岁
陈康(陈曦之父,会拉琴的高水平音乐爱好者)
启蒙,从小培养了他对音乐的热爱,教他入门
陈康怕自己教不好,帮他找正规老师
90-95年
6到11岁
王冠(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初级到中级阶段,打下扎实基本功
王冠主动介绍他到赵薇门下
95-99年
11到15岁
赵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授)
高级阶段,将音乐和技术结合起来
陈曦在全国比赛获奖后想跟林耀基学,赵薇感情上舍不得却说“我同意,老师嘛,就是人梯”
99年- 15岁以后
林耀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际比赛评委)
提高阶段,进一步提高音乐修养
可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完美的,但可以想象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除了问题,可能陈曦的成功就不会如此一帆风顺。
最后,针对近年来流行的音乐考级导致众多琴童和家长的心理失衡和“心术不正”,我想概括的谈两点学琴的真正意义:第一、学习音乐这门艺术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给孩子带来了性格和气质上的优势,提高了孩子的EQ(emotion quality 情感智商);第二、在学习的音乐及解决技术问题时所采用的很多科学的方法给孩子很多智力和方法论上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这和我们在大学学习被抱怨没有用的高等数学或是量子物理是一样道理,虽然孩子们不总能成为小提琴家,但很多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和观念会在将来对他们很有帮助,就这一点来看孩子的IQ(intelligence quality 智商)无形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