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生杀之柄的钢琴教师队伍却鱼目混珠,真伪难辩。名目繁多的各种钢琴考级派系林立、各行其道。面对许多有难度的“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学生和家长莫衷一是。
著名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于1948年在美国西南音乐学院举行的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演奏了许多钢琴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音乐大师,却在他一生中急需用钱的时候拒教钢琴。理由竟是自己不是“主修”钢琴的,怕误人子弟。
马老一生奉行的是一条很高的道德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德育教育的失误在于没有很好地继承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如今像马老这样秉承古圣遗训的人已是匹马只轮。
习得西方音乐真谛的马老深知,选择了某种乐器,就选择了该乐器所凝聚的音乐文化。钢琴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决不是能弹“肖邦练习曲”就能当好老师。前苏联钢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涅高兹·海因里希说:“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作品‘内容’……他应该既是音乐史学家,又是理论家,又是视唱练耳、和声、对位和钢琴弹奏的教师”。
业余音乐教育一向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音乐学院”,而操生杀之柄的教师队伍却鱼目混珠。他们中有些音乐表情术语“两眼一抹黑”,其中不辨纵横,误读乐谱的大有人在。更糟糕的是他们中许多根本不关心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以“搅”学骗钱为能事。为了招揽“生意”,大言欺人,虚假宣传令人啼笑皆非。
商品经济有“3.15”,考级经济却无人打假,致使大量脸热心黑的“垃圾教师”充斥教学市场。面对混乱无序、泥沙俱下的音乐教学市场,有些地方所谓的“优秀教师”往往都是“考级办”的“关系户”。名目繁多的各种钢琴考级派系林立、各行其道。教材方面,面对多家“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学生和家长莫衷一是。
在过去的近20年间,钢琴业余考级取得了飞速发展,对提高民族的文明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考级也是一把双刃剑,诸多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1.富存广布的庸师劣导以考级为指挥棒,绝大多数学生用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枯燥地临摹“四边形”(练习曲、复调、中外乐曲各一首)和“三角形”(练习曲、复调和乐曲)。只有“老牛倒嚼”,无法泛观浏览。
2.不正之风的盛行使得素质淘汰的考级变成了“娃哈哈”,其含金量狂跌,社会信誉扫地,成为我国考试造假的“重灾区”之一。
3.“垃圾教师”充斥教学市场,众多琴童习非成是,惨遭素质谋杀,成为家庭智力投资的最大受害者。
因此,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业余音乐教育立法,强化内部控管机制的任务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