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天才的创造和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深受人们的敬崇以至有时到神化的程度。在古代人的眼里,古琴不是一件普通的乐器,而是圣人之器。大圣人孔子也善琴,他所教授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所指的“乐”,应是包括弹琴的内容的。
有关古琴的传说,在史籍和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伯牙弹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相传,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无论是心中想着“高山”,还是“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到山的崇高“巍巍乎”和水的阔远“洋洋乎”。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将琴摔碎,从此再也不鼓琴了。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伯牙和子期也就成为友谊的典范“知音”。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在人们都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竟然在空城墙上用一张古琴吓退了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等等。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古琴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古琴发展历史概述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做“琴”,美称“玉琴”或“瑶琴”,有时称作“七弦琴”,近代以来,在中国“琴”被作为许多种弦类或键盘乐器的底名,如胡琴、扬琴、提琴、手风琴、钢琴等,才被人们在“琴”的本身也加上一个区别字叫做“古琴”了。古琴有大量的音乐遗产和理论文献,还有几百年以至一千多年前的良琴保存到今天。
最初,应该是我们的祖先使用弓箭射击远处鸟兽时,听到弓弦发出悦耳的声音而受到启发,发明了最早的古琴。从现有材料看,开始古琴大约弦数不定,有五弦、七弦、九弦等,在湖北出土的战国前期的琴是十弦。但关于最早的琴的形制,说法到是基本一致的,即先人造琴都是“削桐为琴”,有五根弦,而且琴长与现在差不多,为三尺六寸左右,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琴成了七弦。大约到了汉代,就与今天的古琴基本一样了。能够从史料中看到与我们今天古琴的样子完全一样的,最早是六朝砖画上“竹林七贤”手上弹的琴。从这些材料推断,完善的古琴,至少在东汉蔡邕至晋朝嵇康之时,应是古琴走向完善成熟的时期。现在有些收藏家手上有铭刻着汉代年款的琴,但鉴定家不能确定它们为汉代器物。至于现存最早与今天古琴形制一样的实物,则是唐代的琴。
古琴有史可查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是2500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生产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另外,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乐”即指“木制其身,以丝为弦”的琴乐器,是已经形成的证明。
从有关材料的分析来看,古琴艺术大体经历了先秦时期民间的广泛流行,汉魏六朝的鼎盛,七、八世纪的高峰,十六、十七世纪的深化,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的衰微,以及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复苏等几个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更将促进古琴艺术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
另外,以乐器独奏为主要形式的古琴艺术,始终曾与歌咏相联系在一起。琴歌在春秋以至汉代是古琴艺术的重要形式,明代又有很大一批琴人每弹必唱、以声乐琴曲为崇尚的琴歌派。纵观琴史,有为数不少的琴歌存世。琴歌的“唱”与“奏”走相同的旋律线,这种寓歌乐、弹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许多人所重所爱,是应当被充分重视的。
古琴艺术在一百多年前就受到欧洲人的关注。1884年,比利时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国音乐》,其中占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中国的古琴谱和古琴;荷兰现代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曾出版有《琴道》一书。这些书籍出版发行,对西方人了解古琴起到积极作用。
为使古琴艺术在世界各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展,1945年,查阜西先生曾在美国举行有关中国古琴演奏与讲座;1989年至95年间,我的恩师李祥霆先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任研究员、教授古琴,在欧美国家的多个城市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等;龚一、吴文光等琴家以不同形式开展有关对外交流活动,等等。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古琴艺术目前在西方的传播已日益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整体的日渐繁荣,古琴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连市古琴研究会的成立和福音音乐学校古琴的开班,短短一年多来,这里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有力地推动了古琴事业在我市的传承和发展。相信也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二、古琴所具有的世界之最
1、古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乐器
一是对古琴这件乐器,来历的说法就不同一般,将它和上古圣人联系在一起:伏羲造琴说和神农造琴说,也有炎帝、尧、舜造琴之说。到底是是哪一位发明了这件伟大的乐器,现在虽不可考,但有一点很显然:琴不是一般人造出,而是由那些智慧超群、德行出众的明君、圣贤创制的。表明了琴在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地位,它是一件乐器,但决不是普通的乐器,因此,古人称琴为“圣人之器”。
二是自古以来,许多弹琴的人是知天文、识地理、通经史、明格物、达哲理、博艺事的智者贤达。如孔子、屈原、司马相如、张衡、蔡邕、蔡文姬、诸葛亮、嵇康、王维、李白、柳宗元、皮日休、苏轼、李清照、郭楚望、耶律楚材,等等。历代著名琴家如师旷、师襄、薛易简、徐青山、杨时百、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李祥霆、龚一,等等。
三是古琴艺术具有广泛的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活的音乐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几千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并以其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其遗存之丰硕堪称人类音乐之最。
仅流传到今天的古琴专籍“琴谱”,就有一百四十多种,共收入不同传曲传谱三千余首。其中有结构宏大的大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有精致的小曲《洒狂》、《关山月》等,还有感情浓郁的《古怨》、《苏武思君》、《阳关三叠》等。现在琴人能演奏的大约只有百曲左右,虽然不足全部的十分之一,但比起其他民族乐器的传统曲目来说,也是其他乐器所不能相比的。世界上最早的乐谱是古琴谱,即隋代丘明所传表现孔子寄情空谷幽兰而抒怀高风清气的古琴文字谱《幽兰》。这也是现存唯一的一件唐朝人手抄的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录下来的古琴专用谱)。
2、古琴音色在所有乐器中是最独特的
由于古琴整个琴身就是一个共鸣箱,面板就是指板,出音孔开在琴背面,所以古琴的音色就非常独特----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古琴有七条弦,是等弦长、一弦多音的无品弹拨乐器。七条弦上产生七个散音(空弦音);每条弦上都有13个泛音(设置的13个徽点均为泛音位置)清晰纯美,可用泛音演奏完整的乐段;每条弦上除有按在琴面上弹出的按音之外,还可以移动按弦的左手,改变音高,产生变化丰富的走音旋律。乐曲中通过散音(空弦音),泛音,按音、走音的交织配合,极大丰富了古琴音乐的艺术性,加强加深了它的表现力。
此外,我们知道,强弱是音乐的重要因素,而古琴音乐除强弱之外还有虚实,这就比只有强弱的表现更细致、更鲜明。大约正是因为虚实的应用,使得古琴曲方整的乐句和规矩的节拍之外,变化拍子的普遍和自然地表现内容、感情需要,成为其更重要的形式。这与文学中的楚辞、唐诗中的古风以及宋词的句法多变是非常一致的。
古琴的重要文化意义也被全世界所认识。1977年,美国发射到宇宙中探访太空人类的“航行者二号”太空船上,就有一张由外国音乐专家精选出的23首“地球音乐”喷金铜唱片,其中就收录了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全曲,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3、古琴音乐是最具华夏民族传统特色的艺术
在民族器乐中,古琴音乐保存和发展了中华民族黄河长江流域固有文化的宝贵传统。要在音乐中“寻根”,找“母语”,离不开对琴曲的研究。隋唐时期,虽遭受外来音乐的强烈冲击,华夏民族自己固有的音乐艺术却在古琴上顽强地延续下来了,这一点值得我们格外重视。《旧唐书》记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非朝延郊庙所用,故不载。”古琴曲基本保存了从汉代开始,到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音乐风貌,可以说在所有音乐种类中是唯一的。
4、古琴是最易入门的乐器之一
我国古代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铃等)、石(磬等)、土(埙)、革(鼓等)、丝(琴、瑟)、竹(管、籥等)、匏(笙、竽等)、木(柷、敔等)等八种。这八种乐器中,打击乐四种(金、石、革、木),吹奏乐三种(土、竹、匏),弹拨乐一种(丝)。孔子把丝中的琴列为六艺之一的“乐”,是因为学琴男女均适,老幼皆宜。在今天看来,学琴已很简单,一首古琴曲,只要有一点乐理知识能唱出旋律,古琴的指法谱(即减字谱)同时标注在每个音符的下面,十分方便。我的恩师李先生说过:“古琴高而可攀,深而可测,神圣而不神秘。”对那些有志于学习古琴的人,应该可以打消所谓“学琴难”的疑虑。
5、古琴音乐是世界最古老最丰富的艺术
古琴之所以受到人们敬崇以至到神化程度的原因,就在于古琴艺术底蕴丰厚,其文化含量早已超越古琴音乐自身的领域,继而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人类文明的象征。所以客观上要求从事古琴演奏、教学乃至研究的人有更深的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懂得古琴的人往往可能是事实上并不真懂古琴的人,只有懂得古琴同时又懂得相关文化艺术以及做人的人,才有可能称得上真懂琴的人。从事古琴艺术的人,自身做人十分重要,因为古琴即是宣情明志的艺术,又是修身养性的圣器;而不应把它作为追逐名利的手段,利欲熏心的人是弹不好古琴的。要弹好琴、懂得琴,还必需具备一些重要的素质:即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人生的丰富经验、自在洒脱的个人风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等,尤其是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学问,是习琴者的基本功夫。“以心解琴趣,以生命而修心”是琴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注:此文已经过中国琴会会长、北京琴会副会长、大连市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的恩师李祥霆先生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大连市古琴研究会副会长 杜长桥
二00八年六月十六日